按讚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幸福的滋味

攝影 /  An Chuang



每逢撞牆期,便會來看看大家的留言,一年下來,似乎已變成一種習慣。

Gray Speaking有著一種獨特的「生態」。作者和讀者的發言都不算頻繁,大多數的時間裡,我們只是默默透過閱讀彼此的文字,維繫著一種微妙的連結。

成立部落格之前,我曾經想過,網路的匿名性,會不會讓我必須承受不友善的言論,陷入所謂「敵暗我明」的困境?所幸這樣的擔憂並未成真,相反的,我在留言中獲得的支持與感動,遠超過當初的預期。

這使我想起寫作團隊與我分享的一篇網路文章<一場脆弱的旅行>(註),其中的一段話:

在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裡,要建立彼此間的關係和連結前,你要讓自己被看見,被真正的看見,唯有如此,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回到最靠近的距離,即使你毫無防備,可能傷的最重,但卻也最有可能被輕輕的挽起手。

於是又想起一個擱置很久的提問。在<裂痕>那篇底下,一位讀者寫道:

為什麼繞了這麼大一圈、費了這麼多力氣,幸福卻還是一樣遙不可及?
妳當時腦海中的幸福定義是甚麼呢?

我必須誠實地說,當時腦海中是一片空白,只知道自己不幸福,卻不知道什麼是幸福。

但現在的我終於比較懂了。對我來說,幸福,是當你忐忑地呈現出自己的脆弱時,卻被輕輕挽起手的那一刻。

幸福,是毋須獨自面對所有生命中的難題。所以不用絕頂聰明,不用無堅不摧,不用幻想自己有超能力;更不用在上述條件無一具備時,恨自己。

這是過去的我,完全無法想像的生活方式。

前陣子,我又嚷著詞好窮,寫作團隊說,那要不我們來組讀書會?感染一下文學氣息,會不會比較有feel?然後還真的就一起選了幾本書來看。

於是最近幾篇文章,我開始嘗試不同的寫作風格,還會在開會時笑說:「這段有沒有日系?這段有沒有韓風?」有時不小心臨摹過了頭,變得有點刻意,就再修回來一點。靈感用完了也不發愁,就認份去讀書,聽聽別人怎麼說故事。

能力不足的時候,可以不害躁地大聲嚷嚷,嚷完還有人理我,讓我感到幸福。

三不五時就陷入撞牆期,久久才能發一次文,發現讀者居然都還在,也讓我感到幸福。

看見自己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下,不再只是絞盡腦汁,但求把事情說清楚,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去挑戰更多可能性,把故事說得更動人,更讓我感到幸福。

就是因為幸福不是可以憑一己之力掙來的東西,所以才會那麼難。但也正因為如此,當它翩然降臨時,所帶來的喜悅和感動,會讓人發自內心覺得,選擇活下來,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