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讚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我的志願

攝影 / Ikumi (http://radian0317.pixnet.net/album)


最近我和寫作團隊都感受到,Gray Speaking似乎開始從「我的」部落格,朝向「我們的」部落格發展了,既興奮又期待。很常去回顧大家的留言,思考如何在後續的寫作中回應。

是對話,讓Gray Speaking有了自己的生命。

想用更好的作品,來回應這份認真相待,但實不相瞞,我還在撞牆期……

我的女朋友也是兒童性侵害的受害者。對她而言,因為這樣的受創傷的經驗,也讓她在面對親密關係上面對許多的困境,而她在親密關係上的成功經驗也並不多,所以時常面臨許多自卑或難以自我決定的狀態……」讀這段留言時,我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對,我也是這樣。

親密關係,是我最在乎,卻也是最常考倒我的難題。整理、呈現與Kate之間複雜深刻的關係,是我截至目前為止最大的挑戰,甚至不得不停下來,攝取更多心理方面的知識,來理解那個讓我一度懷疑是失心瘋的自己。

啊~怎麼寫怎麼寫怎麼寫……發現自己煩惱到沒心思去管人氣的事,不禁莞爾,我相信這是好事,喜歡這樣專心投入一件事的感覺。

謝謝大家的支持,讓我更加堅定繼續寫下去的決心。我也逐漸明白,受到鼓勵的不只是我,而是「我們」,如同另一位讀者說的:大家聚在一起,沒有互相自憐墮落。而是更努力的活著,去愛自己,去面對傷痛。

想起一個從小到大都寫不好的題目:我的志願。

很長的一段時間,僅僅是活著就足以讓我身心俱疲,展望未來實在強人所難,經常凝視空白的簿子良久,眼前卻是一片虛無。老師以為我在發呆而嚴詞責備,不曉得是我認真了。被逼到不得不動筆的時候,老師以為我尚稱受教,不曉得是我放棄了——算了反正人家要什麼就給什麼……為求生存,把最愛的寫作變成客製化商品,於我是一種沈淪。但我知道即使紙上堆滿矯情的文字,在我心中它依然是乾乾淨淨的一片空白,這是我在逆境中保有自我的方式。

這件事直到2008年秋天才有進展。當時我參加勵馨基金會舉辦的徵文活動(註),這是我第一次以童年性侵害生存者的身份發表文章,摘述一些話跟大家分享:

「友善,就是超越同情與憐憫,相信性侵害無損於一個人的價值。包含個人本身的價值、在人際關係中的價值、在親密關係中的價值、在家庭婚姻中的價值、在生涯發展上的價值、在社會上的存在價值……友善,就是相信,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非一種需要治療的病,而是一種需要被傾聽、被理解的人之常情。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有很多的問題要面對,並不代表我們就是有問題的人。」

「當我試圖把這樣的想法,傳遞給和我有相同遭遇的人,得到的回應多半是,可是只有妳一個人降想有什麼用?這表示,我們需要更多人這樣想。」

重讀四年前的文章,讓我紅了眼眶,原來這就是我的志願。儘管這些年來身陷職場繁瑣的工作和人情世故中,讓它一度中斷,但其實內心深處一直都惦記著。

當時的感動,為Gray Speaking埋下了種子,在四年後萌芽抽長。

那麼今天的Gray Speaking,會變成明天的什麼呢?

我不知道,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註:原文見http://www.wretch.cc/blog/gohblog/7160733(給諮商師的一封信)

5 則留言:

  1. 這樣深的傷痛,這樣困難的選擇過程,你卻能深入又客觀的分享,真是很了不起!我們都跟你一起泡在鹹鹹的淚水裡了,以為忘記的傷口都跑出來了!

    不要介意留言數的多寡,我們只是被你的經歷震撼和感動到一下子説不出話來罷了。

    我相信,你一點一滴放下的歷程,也會在我們的心裡種下放下的種子。隨著種子的發芽長大,我們都會更愛自己。加油!

    回覆刪除
  2. 好多年我一直去忽略過去的小孩,每次讀起你的文章,我就又看到內在的小孩。
    和諮商師溝通的過程中,一直有東西阻礙著我們。他要我去發現那個內在的小孩。
    我卻愈是逃避,很不想見他。
    呼應你連結內的文章,我也是這麼認為。
    大人們都知道自己有錯,但是小孩不懂,所以都把責任丟給小孩承擔。
    一個大人都難以承擔的事情,小孩怎麼能夠承擔?
    就這樣過了幾年,我以為自己可以繼續忽視,不在乎的結果下,是我與內在自己的脫離。
    對於綠意寫作FB的原諒課題,我久久無法體悟。
    我告訴自己,也許我還沒成長到那個階段能夠領悟。
    不原諒別人,也難以原諒自己。

    回覆刪除
  3. 今天剛看到你的文章 就情不自禁的一路讀到最後一篇
    做為一個極幸福家庭的小孩 我在閱讀的時候
    同時體驗到被害者跟旁觀者的感受
    誠如你無法理解做一個正常人是什麼滋味 我亦不知受過傷害的人的心理
    然而這一篇篇的文章 讓我明白受害者是多麼脆弱卻勇敢
    明明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會被傷害 卻依舊想找到能理解自己的人
    這需要多大的努力.堅持.和對這個世界的信心

    讀的時候, 我也以旁觀者的角度檢視自己, 我覺得要跟這種受過重大心理創傷的人相處很難,
    剛開始讀的時候其實是心疼.同情.和憐憫的
    會很想讓她們不要那麼自卑 因為發生那些事也不是她們的錯
    可是漸漸才發覺這種情緒不是他們想要的 她們需要的是像kate那樣的理解和友善
    而 “友善,就是超越同情與憐憫”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又很艱難, 我想很少人能真正超越同情與憐憫吧, 至少我自認是做不到的。
    不過要是我也遇到一個受過傷害的人的話 我會試著對她友善的
    雖然不一定是她想要的 但總是要嘗試一下嘛
    慢慢學習 總會找到跟她相處的辦法阿
    我想這也是作者想傳遞給社會大眾的消息吧

    回覆刪除
  4. 終於,在台灣看到了這個世界,曾經我也是義無反顧的就離開了台灣,以為離開了就可以不用在面對,在國外,隻身生活與學習,也歷經了好幾年的感情挫折,才終於發現,原來有很多傷,還是得親身勇敢面對,才能真正成長,這些過程真的太刻骨銘心,常常想,也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才如此苦其心志吧...走過了自我療癒的路,對現在擁有的一切更加感恩,感謝上天給我機會,讓我及早走到現在...假如妳也和我一樣,正走在這條路上,就一起加油吧! 其實我們也許有一點和別人不同,不過,也不過就像,我們的臉長的本來就不一樣...那只是一部分的我們而已。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至少我是這麼覺得了...

    To 作者... 我想,看到你的文章的人也許很多,也許真的還沒有勇氣留下隻字片語,畢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得保護自己。謝謝你的分享,也讓我受益良多。加油~

    回覆刪除
  5. 你知道嗎?
    你的寫給諮商師的ㄧ封信,
    那篇文章真的讓我重拾力量,
    我看了你的文章,
    我才真的肯定自己,才有那麼點信心
    下禮拜,我要和曾經的諮商師碰面,
    我要親口告訴她,我在那諮商關係所受的挫折..

    回覆刪除